一方庭院、滿屋時光,開窗見綠、推門聞香。眼下,筆者漫步在麻江縣的村莊里,眼前是錯落有致的村居、內容豐富的文化墻、平整干凈的鄉間道路、綠意盎然的農家小院,老人在庭院閑坐,孩童在追逐戲鬧,農人在田間勞作……眼前的一切描繪出了一幅生機勃勃、幸福和諧的新時代美麗宜居新農村新圖景。
擁有庭院一方,勝過詩和遠方。麻江縣各鄉鎮街道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鄉村庭院美化行動為抓手,積極發動黨員干部和群眾志愿者廣泛參與,出金點子、想好辦法,聚力將各村各戶美麗庭院的“小美”匯成美麗鄉村的“大美”。
杏山街道小堡村興隆組位于小堡村委會腹地,現有人口51戶206人,組上有兩棵紅豆杉古樹參天而立,人杰地靈。興隆組借助鄉村振興示范點打造機遇,充分整合資源,全力開展鄉村庭院美化工程,按照宜花則花、宜菜則菜、宜樹則樹的原則,充分征求群眾意愿,通過村級出物資,群眾出力開展花池修建、花缽采購等,現在的興隆組不僅環境衛生整潔,和美的農村庭院也一樣令人賞心悅目。
金竹街道河山村領崗組以庭院為載體,以家庭為陣地,著力凈化、美化農家院落,通過以點帶面,引導廣大家庭從自身做起、從小事做起,積極參與鄉村庭院美化行動,打造屋美、院美、人更美的美麗庭院,不斷提升廣大群眾文明素養,推進鄉村容貌換新顏,鄉村顏值大幅提升,極大地增強了群眾獲得感、幸福感、滿意度。
谷硐鎮干塘村以生態宜居與環境整治相結合、鄉風文明與厲行節約相結合、治理有效與垃圾分類相結合,抓實鄉村庭院美化。聚焦“綠化、靚化、文化”,建設一批微菜園、微果園、微花園,修復損壞的基礎設施、刷新老舊文化墻、厚植鄉土文化和家風文化,奮力打造為宜居宜業宜游的“旅游村寨”,實現“院落美、村莊美、田園美、人文美”和諧美麗新干塘。
宣威鎮翁保村烏羊麻在推進鄉村庭院美化行動過程中,充分激發黨員干部、群眾參與庭院美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,引導農戶積極探索庭院美化發展模式。圍繞發掘農耕文化和保護苗寨文化,充分利用廢舊閑置資源和保護古老村落風貌,打造了風雨橋、古老碾房、蘆笙堂、桃花島等景點,苗族風情更加濃郁。通過動員群眾定期整治衛生環境,引導農戶建設“小花園”“小菜園”“小果園”,農家小院裝飾一新,群眾院落干凈衛生,美麗鄉村顏值大大提升,群眾幸福感、滿意度得到了提高。
龍山鎮翁安寨在藍夢谷景區內,曾在2016年麻江縣舉辦人居環境整治評比中榮獲優良村寨稱號,有較好的環境衛生基礎,該村寨堅持以景村黨建為引領,以“寨管委”為抓手,抓細抓實鄉村庭院美化工作,群眾積極性較高。甕安寨將鄉村庭院美化行動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、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有機結合,不斷改善庭院環境、豐富庭院內涵,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。
走進賢昌鎮賢昌村小寨組,一幅美麗畫卷便映入眼簾,道路整潔、干凈、寬敞,耕地一塊連接著一塊,小橋下一彎小溪潺潺流淌,清潔衛士隨處可見。走進農戶家,屋前屋后鮮花飄香、交替盛開,院壩門前瓜果蔬菜常摘常有、即摘即食;庭院里,精心培育的多肉植物在院子的半圍墻上依次排列開來,好似靜候主人歸來,給這幽靜的庭院裝點了些許春色。小寨組通過開展鄉村庭院美化行動,實現了村寨環境有提升、文明鄉風有提升、農戶收入有提升。
栗木村大沖組是壩芒鄉第一個鄉風文明示范點,尤為重視家風家教,民風淳樸、文化底蘊濃。大沖組圍繞“產業帶富促發展、政策宣傳促參與、干部指導明方向、村民自治保長效、鄉賢反哺促發展、鄉風文明促振興”六項措施,扎實推進鄉村庭院美化行動順利開展,助推鄉風文明。走進大沖組,四季綠植掩映著農家小院、垃圾分類干凈整潔、文化墻上優美的書法繪畫頗具特色、農戶家門口掛著的家風家訓朗朗上口,村寨里多戶人家獲得過全國“優秀農家書屋管理員”“最美書香潤德家庭”等榮譽稱號。行走在大沖,除了看見青山綠水,還能感受美麗鄉愁,讓人流連忘返。
干凈整潔的鄉間庭院是村民們安居樂業、享受幸福生活的起點,麻江縣將以鄉村庭院美化為抓手,以點串線、以線帶面,持續推動鄉村庭院美化“一處美”向“一片美”提升變化。(熊?。?/span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