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進雷山縣龍形街道城南社區“合約食堂”,食堂內整潔有序的桌椅擺放,用餐區干凈整潔。在餐廳的后廚可以看到,整個環境干凈明亮,工作人員穿戴整潔,操作流程規范有序,冷藏、消毒等設施一應俱全。
中午臨近飯點,餐臺上擺放著熱氣騰騰的家常菜。用餐群眾可以選擇自己愛吃的菜,打菜、盛湯。大家三五成群,圍坐在餐桌旁,邊嘮家常邊吃著熱乎的飯菜。
“在這里吃飯挺方便的,價格也合適,有10塊和8塊的價格可以選擇,每天菜品也不一樣?!鼻皝砭筒偷娜罕姉畈龝蛴浾呓榻B道。
據了解,雷山縣結合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就業幫扶車間員工就餐需求實際,依托縣供應鏈公司國企平臺優勢,以“服務群眾、引樹新風、微利經營”為原則,開辦“合約食堂”,為搬遷群眾提供紅白喜事辦酒服務,并通過“合約食堂”自身貨物供應鏈優勢,推出6元、8元、10元職工經濟套餐和0元、2元、4元兒童營養套餐,方便群眾日常用餐。
雷公山苗侗山珍供應鏈公司副總經理劉光華告訴記者:“我們目前工作人員總共有15人,其中廚師5人、 服務人員10人。我們餐廳分為上下兩層,一樓主要經營自助餐,二樓主要承接酒席,酒席的價格每桌 318-588元不等。2022年共接待酒席70余次,深受社區群眾喜愛?!?/p>
“‘合約食堂’只承接紅白喜事宴席,并提倡節儉辦,各家各戶辦酒不超30桌,每桌不超過12道菜,價格不超過588元?!背悄仙鐓^“合約食堂”大廳里,醒目地張貼著《城南社區“合約食堂”管理使用規定》。
“年初孩子結婚就是500元一桌,實惠又省心?!背悄仙鐓^的搬遷群眾楊再誠說,大家都按“規矩”辦事,不攀比,減輕了很多負擔。
一邊做“減法”,將群眾從“吃不完的酒席、送不完的禮金”中解放出來。一邊做“加法”,樹文明新風,育時代新貌,將文明新風真正內化于心、外化于行。
據悉,該縣合約食堂還積極構建“國有企業+搬遷群眾+積分管理”的基層治理和社區服務機制,有效推動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穩得住,逐步實現能致富。
以“合約食堂”為載體,探索建立“合約食堂+搬遷群眾”鄉風文明積分治理機制。積分制以一分等于一元在“合約食堂”等價兌換商品的獎勵制度和按年度“積分”定級的推優評比,充分調動搬遷群眾參與共建新家園的積極主動性,避免“閑時”“兩頭跑”;積分制也引導搬遷群眾自覺參與社區有組織的勞務輸出和勞務培訓,讓群眾在獲得積分的同時學到了一技之長,不再眷戀農村“一畝三分地”,避免“眷戀”“兩頭跑”;積分制還著眼于民風民俗,通過在搬遷社區組織開展跳蘆笙舞、跳廣場舞、唱山歌、下棋、猜燈謎、賽跑、跳繩等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和人居環境衛生治理活動,實現搬遷搬文化,避免“習俗”“兩頭跑”。搬遷群眾參加1次活動即可獲得1個積分,獲得的積分可到“合約食堂”兌換紙巾、洗手液等小禮品或就餐折扣券。通過“文娛+積分”“治理+積分”等方式,既讓搬遷群眾在社區的生活得以豐富,又讓搬遷群眾獲得實惠,成功地把搬遷群眾“粘”在了搬遷社區。自積分制活動開展以來,共有486人獲得積分,總積分達到1944分,群眾參與社區治理的熱情不斷提高。
如今,隨著“合約食堂+”模式的興起,該縣文明風尚愈加濃厚,跑出移風易俗“加速度”,不斷煥發出鄉風文明新氣象,推動基層治理工作再上新臺階。(記者 康莉 吳路路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