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ins id="yqyny"><video id="yqyny"></video></ins>

    <code id="yqyny"></code><ins id="yqyny"><option id="yqyny"></option></ins>
    <ins id="yqyny"></ins>
    <output id="yqyny"><track id="yqyny"></track></output>
    1. <ins id="yqyny"></ins>
      雷山縣婦聯:凝聚“她力量”,撐起文明鄉風建設“半邊天”
      時間:2023-04-04 09:47:29    來源:黔東南文明網    

        雷山縣婦聯圍繞縣委、縣政府中心工作,積極發揮婦聯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,堅持黨建帶婦建,圍繞中心,服務大局,充分發揮婦女優勢,凝聚“她力量”參與文明鄉風建設,撐起文明鄉風建設“半邊天”。

        一是強化陣地建設,提升服務能力。雷山縣鄉鎮(街道)和166個村居婦聯完成換屆,配齊配強基層婦聯組織隊伍,村居婦聯主席100%進入村居“兩委”班子,基層組織進一步夯實。對新任鄉鎮(街道)、村(居)婦聯主席圍繞婦女維權、意識形態、文明鄉風、家庭家教家風、婚姻家庭、女性修養等進行輪訓2期107人。實施“基層婦聯領頭雁培訓計劃”,著力提高婦聯干部和廣大執委的政治站位、身份認同、履職能力,委派各界婦女參加上級婦聯培訓16人次。與縣委黨??h委組織部聯合開展女性干部鄉村振興能力提升培訓50人。拓寬婦聯組織覆蓋面,在兩新組織建立“婦女微家”3個,在易扶點新建2個“婦女之家”。完善婦女維權機構,調整縣級婚調委1個,鄉鎮(街道)婚調委9個,組成婚調委隊伍176支,調解員888人,開展婚調委線上線上下培訓2次共52人。各級婦聯組織常態化開展政策宣傳、婦女維權、糾紛調解、培訓就業、關心關愛等工作,充分發揮婦聯凝聚、教育、服務婦女群眾的功能和作用。

        二是加強東西部協作,助力鄉村家庭教育。 雷山縣婦聯與友成基金會“香橙媽媽”項目組聯合家庭教育專家,在雷山縣試點開展家庭教育與女性成長公益性項目,以“線下集中學習+線上主題活動+長期陪伴支持”的模式,為25名媽媽提供了1年期4階段120個學時的家庭教育及女性成長陪伴式學習。今年2月,培訓班25名媽媽順利結業。通過培訓,鄉村媽媽們了解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挑戰,樹立了正確的家庭教育的理念,學會了家庭成員間的和諧相處之法,建立正確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。

        三是選樹典型,引領社會主義文明新風尚。 每年開展“優秀巾幗女性(集體)”“最美家庭”“五好家庭”等活動,在此基礎上,不斷延伸和拓寬評選的深度和廣度。動員廣大女性、家庭積極參與省州“優秀巾幗女性(集體)”“最美家庭”“五好家庭”“好爸爸、好媽媽、好孩子”評選。2023年雷山縣獲得州級“優秀巾幗女性”2名,州級優秀集體2個。獲得州級“五好家庭”2戶,“家庭先進工作集體”1個,“家庭工作先進個人”1名,“最美家庭”6戶,“好媽媽”1名,“好爸爸”1名,“好孩子”2名。擬推薦雷山縣婦聯、余大春、李秀芬為省級“五好家庭”系列候選名單。在2023年“三·八”國際婦女節干部職工民歌大賽開幕現場,縣領導為獲得縣級2022年度的“最美家庭”“五好家庭”等頒發榮譽證書。通過“悠然雷山”開設“三八特輯·最美家庭”宣傳欄目,用榜樣力量激勵帶動廣大鄉村婦女和家庭,形成擁軍愛國、愛黨愛國、鄉村文明、綠色環保、家庭和美、鄰里互睦等文明新風尚。引導更多家庭崇德向善、見賢思齊,真正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承載者和踐行者。

        四是倡文明新風,縱深推進鄉村治理。大力培育文明鄉風,積極開展婚育新風專項行動和“幸福家”家庭家教家風宣傳教育活動,發揮婦女議事、巾幗志愿等作用,引導廣大農村婦女積極參與鄉風文明建設,自覺革除濫辦酒席、高價彩禮等陳規陋習。印發《深化鄉村振興巾幗行動實施方案》,就村級婦聯組織參與鄉村文明建設納入目標考核進行部署,有效引導群眾自覺革除濫辦酒席等陳規陋習。制定并印發《關于開展婚育新風專項行動的通知》,在全縣婦女、兒童和家庭中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。同時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家風家訓,引領鄉村婦女思想文化,組織村居婦聯主席到貴州省婦女教育基地-胡仲毓烈士故居開展開展愛國主義和“樹清廉家風建廉潔家庭”教育2次;動員各級婦聯開展“少年兒童心向黨——親子共沐書香”等“小桔燈”親子閱讀活動6期。雷山縣婦聯通過專題講座、線上線下培訓、懸掛橫幅、發放學習資料、入戶宣傳、主題活動、親子閱讀等方式依托“婦女之家”“兒童之家”“小桔燈”書屋開展家庭家教家風宣傳,2022年以來開展宣傳宣講14次,發放宣傳資料2000余份。(楊長芳 張德英)

      1. 上一篇:黎平縣龍形街道:“黨建+志愿服務”助力鄉風文明建設
      2. 下一篇:施秉縣雙井鎮黃琴村:傳承淳樸民風 樹立文明鄉風
      責任編輯:熊明慧

      主辦單位:中共貴州省黔東南州宣傳部 州精神文明辦版權所有:黔東南文明網投稿郵箱:qdnwmwtg@163.com郵編:556000

      ICP備案號:黔ICP備2021007315號-1

      技術支持:黔東南融媒體中心

      • 志愿貴州小程序

      有码视频无码视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