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山,蒼翠欲滴;望水,碧波輕蕩;進城,賞心悅目;入村,別致靜雅……最美人間四月,游走在苗鄉侗寨,美麗的城鎮、鄉村如明珠般散落在青山腳下、溪河之畔,鋪就一幅宜居宜業宜游的畫卷。
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,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?!薄敖y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,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?!薄爸ν七M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?!?/span>
遵循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,黔東南以協同推進新型城鎮化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抓手,深入開展“城鎮精致管理、鄉村庭院美化、文明新風倡導、鄉村法治教育普及”四大行動,加快建設城鄉融合發展的宜居宜業宜游“和美城鄉”,共同締造美好環境和幸福生活,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。
精致管理,提升城鎮魅力
城鎮之美,在于精致;城鎮管理,在于精細。
黔東南州城鎮建成區面積共計897.86平方公里,總人口175.05萬人。市政道路、商超、停車場、供水管網……城鎮管理關系著千家萬戶。
圍繞群眾最關心、最直接、最現實的問題,黔東南州堅持問題導向,精準切入,全面發力,于2022年5月17日正式啟動了城鎮精致管理工作。
“空中蜘蛛網”“農貿市場”“城鎮公廁”是城鎮精致管理工作重點,黔東南州集中力量加大整治,全面提升城鎮風貌。積極倡導“城市家具”建設理念,引領城鎮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,引導群眾參與到城鎮精致管理中來,提高群眾主人翁意識。
此外,黔東南州創新推出“黔東南州二維碼智慧門牌系統”,運用“互聯網+”、大數據等信息技術開展人員和房屋信息核查、采集、自主申報、更新維護、重口管理、場所檢查、矛盾糾紛及不穩定因素采集等工作,不斷提升城鎮安全治理水平。
按照“功能完善、品質優良、風貌美麗、管理精致”標準,各縣(市)開展示范街區、示范道路創建工作,并以創建示范道路、示范街區為依托,積極探索城鎮管理新方式,實現從城鎮管理向城鎮治理和城鎮服務轉變,城鎮治理和城鎮服務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。
以“小切口”實現“大變樣”,全州各地將群眾心中城鎮生活美好愿景變為看得見、摸得著的實景。
庭院美化,扮靚鄉村顏值
春日里,愈發蔥郁的花草綠樹環抱著榕江縣平永鎮喬亥上寨,沿著干凈整潔的串戶路來到村民楊玲家中,只見硬化了地面的小院干干凈凈,十幾盆花卉點綴其中,郁郁蔥蔥,賞心悅目。
“原本我就是很喜歡花的,今年村里搞庭院建設又多栽種了十幾種,加上每家每戶都把柴棚翻新成生產儲物間,院子里不再亂堆亂放,每天看著心情都很好?!睏盍嵋贿呌皿灾闱鍜咧鹤永锉挥甏驖竦穆淙~一邊介紹。
這不是個例——在黔東南,房前屋后干凈衛生、室內窗明幾凈、庭院鮮花綻放,推窗見綠、抬頭賞景、起步聞香、花開農家正成為一道道靚麗風景。
自鄉村庭院美化行動實施以來,全州按照“庭院設計布局美、雜物擺放整齊美、清潔衛生環境美、種樹栽花綠化美、戶戶創建和諧美、‘一村一品’富饒美”的工作思路,以“一品兩清三整四提升”為抓手,將鄉村庭院建成農民休閑的“后花園”、收獲希望的“綠菜園”、助農增收的“香果園”、留住鄉愁的“文娛園”,推動村容村貌由“清臟”向“治亂”轉變、由“美麗村寨”向“庭院經濟”延伸、由“一戶一景”向“一步一韻”演進。
庭院經濟應運而生。形成了以從江禾浪、麻江藍莓、鎮遠玫瑰花為代表的庭院特色種植業,以雷山銀飾、三穗竹編、榕江農村電商為代表的庭院特色手工業,讓美麗庭院成農民財富的產出地、鄉村文化的展示地、游客流連的旅居地。
文明新風,浸潤百姓心田
建設和美城鄉,涉及生產、生活、生態方方面面。既要見物也要見人,既要塑形也要鑄魂,既要抓物質文明也要抓精神文明。
長期以來,農村濫辦酒席成風,攀比浪費、環境污染等問題讓干部群眾很是頭疼。天柱縣渡馬鎮群眾為抵制濫辦酒席、大操大辦陋習,率先自發成立“合約食堂”,將村內“紅白喜事”集中操辦,并規定了辦酒名目、桌數、成本價格、收禮金額等。
“酒席數量少了,人情負擔減輕了?!?/span>
“攀比之風剎住了,發展勁頭上來了?!?/span>
“陳規陋習遏制住了,文明新風樹起來了?!?/span>
…………
“合約食堂”在人情“減負”、文明“加分”上的效應日益凸顯,渡馬鎮村寨面貌、村民精氣神均煥然一新。
“合約食堂”是黔東南州文明新風倡導的一個縮影。近年來,黔東南州重點以抵制不良習氣、倡導健康生活,抵制鋪張浪費、倡導勤儉節約,抵制高價彩禮、倡導婚事新辦,抵制厚葬薄養、倡導喪事簡辦為抓手,培育文明鄉風、良好家風、淳樸民風,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截至目前,黔東南州16個縣(市)共1446個行政村、4017個自然寨推行“合約食堂”模式,全州紅白理事會、村(居)民議事會、道德評議會、禁毒禁賭會實現全覆蓋。文明新風的倡導,為黔東南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開新局凝聚正能量。
普法教育,護航鄉村振興
憲法長廊、法治營地、法治文化墻繪……這些無處不在的法治元素,讓鄉村“法味”漸濃,呈現出法治鄉村建設的勃勃生機。
讓法治之光普照苗鄉侗寨,用法治護航鄉村振興之路。近年來,黔東南州結合地域民族文化特點,把“民主法治示范村(社區)”創建、“法律明白人”培養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機結合起來,將法治文化與民族文化有機融合,自治、德治、法治相得益彰,通過民歌普法、民歌調解等方式,積極開展民主法治示范創建,真正實現社會效果、經濟效果、法治效果的高度統一,打造了一批法治文化基地,創建了一批有先進示范作用的國家級、省級“民主法治示范村(社區)”。
通過積極組織開展“民主法治示范村(社區)”創建,夯實黔東南州普法依法治理基層基礎。截至目前,黔東南州已成功創建國家級“民主法治示范村(社區)”16個、省級141個、州級122個。2022年,全州培養村(社區)“法律明白人”12000人。
內外兼修、久久為功。苗鄉侗寨變化的點點滴滴,恰恰印證了“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,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!”
一張藍圖,從容運筆。相信隨著“四大行動”的深入推進,一幅社會治理有效、充滿活力、和諧有序的和美城鄉新畫卷將在黔東南大地徐徐展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