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ins id="yqyny"><video id="yqyny"></video></ins>

    <code id="yqyny"></code><ins id="yqyny"><option id="yqyny"></option></ins>
    <ins id="yqyny"></ins>
    <output id="yqyny"><track id="yqyny"></track></output>
    1. <ins id="yqyny"></ins>
      和美城鄉 “四大行動”|讓城鄉更宜居 讓生活更美好——黔東南州扎實推進和美城鄉“四大行動”
      時間:2023-05-10 10:20:07    來源:黔東南州融媒體中心    

        城鄉因提質而靚,生活因提質而美。

        今年以來,黔東南州以協同推進新型城鎮化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抓手,深入開展城鎮精致管理、鄉村庭院美化、文明新風倡導、鄉村法治教育普及四大行動,努力讓城鄉更宜居,讓生活更美好。

      精致管理,為城鎮形象加分

        街道路面整潔清新、市容秩序和諧有序、道路綠化郁郁蔥蔥……城市作為對外開放的主要窗口,它的外在形象對投資興業至關重要,決定和影響一個地區綜合競爭力。

        一座城市的品位,不僅體現在它建了多少高樓大廈,修了多少寬敞的馬路,更體現在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、不斷從細節處完善起來的城市管理和基礎設施建設。黔東南州堅持問題導向,精準切入,全面開展城鎮精致管理工作。

        當晨露還沒散去,黎平縣環衛工人楊煥梅就開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。打掃街面、拔除雜草、撿拾綠化帶里的垃圾……像美容師一樣,每天凌晨,她都要里里外外對負責的環境區域裝扮個遍。

        近年來,黎平縣通過城鄉環衛一體化運營,把該縣城市的“放心街”從一條發展到多條,把“最美集鎮”從一個增加到多個,像繡花一樣,對城鎮管理精雕細琢,裝扮得越發美麗。

        為進一步完善老城區基礎設施建設,有效提升城市人居環境。去年9月以來,丹寨縣加快推進以棚戶區改造、老舊小區改造、背街小巷改造和以燃氣、給排水管網為主的城市地下管網改造等“四改”項目落地建設進度,不到一年的時間,建設成效顯著,屢屢獲得群眾點贊。

        走進丹寨縣老蛋行棚戶區,記者看到,羊腸小道上鋪上了瀝青,路面平整干凈,道路兩旁,一幢幢居民樓鱗次櫛比,樓房外墻已被粉飾成了統一的暖黃色,令人耳目一新。舒適的生活環境,讓住在這里的人們感受到了環境變化帶來的美好。

        以“小切口”實現“大變樣”,黔東南州各地將群眾心中城鎮生活美好愿景變為看得見、摸得著的實景。

      庭院美化,為鄉村顏值添彩

        開窗見綠,推門聞香的庭院,不僅實現了高顏值,更提升了鄉村氣質。

        在麻江縣宣威鎮卡烏村,家家戶戶的小院兒里都栽種著各種花草、蔬果、樹木,一個個小花園、小菜園、小果園扮靚了庭院面貌,提升了鄉村顏值,讓生活在這里的村民不僅能感受到人間煙火氣,還能享受到景色帶來的愜意生活。

        “以前我家門口黃泥巴,坑坑洼洼的,特別是下雨天,小孩和老人走路都很滑,隨著國家政策越來越好,政府幫我家硬化了院壩、修建了圍欄,又發了些花花草草,把院壩搞得很漂亮,每天早上起來看到這些花花草草,心情都很舒暢?!笨醮宕迕袷Y德敏笑嘻嘻地說。

        怡人的景色既美化了庭院,又滋養了人心。在卡烏村,鄉村庭院美化已經是大家有口皆碑的一項惠民行動。

        在雷山縣郎德鎮南猛村,一條條寬闊平坦的水泥路和蜿蜒曲折的石板步道,串聯起一棟棟優雅別致的吊腳樓,家家戶戶門前干凈整潔,不少村民門前栽種著綠植鮮花,生意盎然,一幅恬靜悠然、生態宜居的鄉村美景盡收眼底。

        近年來,南猛村不斷突出黨建引領,堅持“服務為民、管理靠民、治理惠民”原則,以村規民約為主體,積分管理制度為補充的鄉村治理模式,多措并舉將“美麗庭院”創建提升工作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、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有機結合,不斷改善庭院環境、豐富庭院內涵,以“小積分”激活鄉村治理“新動力”,賦能鄉村全面振興。

        景美民富添活力,鄉村風貌日日新。乘著時代的東風,鄉村振興的巨輪不斷推進,南猛村也和黔東南其他村寨一樣,不斷創新“鄉村庭院美化”模式,奮力打造鄉村振興地方樣板,實現了鄉村宜居宜業、農民富裕富足。

        一花一草皆為景,美麗鄉村入畫來。在黔東南,房前屋后干凈衛生、室內窗明幾凈、庭院鮮花綻放,推窗見綠、抬頭賞景、起步聞香、花開農家正成為一道道靚麗風景。

      文明新風,為幸福生活加碼

        新風徐來,鄉土蝶變。自開展文明新風倡導行動以來,老百姓最大的感觸就是“人情債”少了、“生活擔”輕了、“人情味”濃了……

        近日,天柱縣渡馬鎮共和村村民陳守榜在甘溪“合約食堂”舉辦結婚宴,節約而不浪費,主賓皆滿意。

        針對農村濫辦酒席引起的鋪張浪費等突出問題,2014年以來,天柱縣充分整合資源,在人口相對集中的自然寨建設用于村民集中辦理酒席的場所——“合約食堂”,規范農村宴席辦理,有效遏制農村濫辦酒席之風。

        黎平縣龍額鎮則以組建寨管委、村規民約執行委員會,治安巡邏隊“三支隊伍”為抓手,充分發揮“一村一規”“一寨一委”“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”機制作用,扎實推進環境整治、街道管理、移風易俗、公路管護、治安治理工作落實,不斷提升鄉村治理水平。

        “村規民約修改后,規定紅白喜事酒席菜品不超過8個,避免了鋪張浪費和相互攀比,是基層治理的有效形式?!崩杵娇h龍額鎮人大代表石本榮贊嘆道。

        近年來,黔東南州重點以抵制不良習氣、倡導健康生活,抵制鋪張浪費、倡導勤儉節約,抵制高價彩禮、倡導婚事新辦,抵制厚葬薄養、倡導喪事簡辦為抓手,培育文明鄉風、良好家風、淳樸民風,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文明新風的倡導,為黔東南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開新局凝聚能量。

      法治普及,為鄉村振興添翼

        “你知道被借的錢怎么要回來嗎?”“你知道不戴頭盔開摩托是違法的嗎?”“你知道小孩玩抖音直播打賞巨額可退回來嗎?”“你知道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轉讓嗎?”

        在黎平縣雙江鎮一年一度的傳統“摔跤節”上,黎平縣人民法院到現場為廣大群眾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活動。對群眾關心的法律問題,法官們一對一進行交流解答,并為群眾普及《民法典》、防范電信網絡詐騙、《婦女權益保障法》《未成年人保護法》《土地管理法》等貼近日常生活的法律知識,切實提高群眾的學法用法水平。

        讓法治之光普照苗鄉侗寨,用法治護航鄉村振興之路。近年來,黔東南州結合地域民族文化優勢特點,把“民主法治示范村(社區)”創建、“法律明白人”培養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機結合起來,將法治文化與民族文化有機融合,自治、德治、法治相得益彰,通過民歌普法、民歌調解等方式,積極開展民主法治示范創建,真正實現社會效果、經濟效果、法治效果的高度統一,打造了一批法治文化基地、創建了一批有先進示范作用的國家級、省級“民主法治示范村(社區)”。

        藍圖已經繪就,號角已經吹響,一幅幅宜居宜業宜游的和美城鄉新畫卷正在黔東南大地徐徐展開。

      1. 上一篇:讓黨的二十大精神傳遍苗鄉侗寨—— 我州各地持續開展“理論宣傳二人講”宣講活動
      2. 下一篇:提升城鄉顏值內涵 共同締造美好生活——黔東南州扎實推進和美城鄉“四大行動”
      責任編輯:熊明慧

      主辦單位:中共貴州省黔東南州宣傳部 州精神文明辦版權所有:黔東南文明網投稿郵箱:qdnwmwtg@163.com郵編:556000

      ICP備案號:黔ICP備2021007315號-1

      技術支持:黔東南融媒體中心

      • 志愿貴州小程序

      有码视频无码视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