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ins id="yqyny"><video id="yqyny"></video></ins>

    <code id="yqyny"></code><ins id="yqyny"><option id="yqyny"></option></ins>
    <ins id="yqyny"></ins>
    <output id="yqyny"><track id="yqyny"></track></output>
    1. <ins id="yqyny"></ins>
      和美侗鄉 幸福家園——記“和美城鄉 四大行動”的黎平實踐
      時間:2023-05-16 09:50:22    來源:黔東南文明網    

        縣城天藍地凈、村落清新怡人、村民民風淳樸、社會和諧穩定……和美城鄉四大行動讓黎平城鄉面貌煥然一新。

        凌晨,夜幕還沒散去,駕駛員張錫建就開著小鉤車,穿梭在大街小巷之中,一街一巷地為城市精心裝扮。與張錫建一樣,每天,黎平縣300余名環衛工人與58輛環衛車輛輪番勞作,不斷為城市增添華美的光環,直至城市睜開惺忪的雙眼,就以一個睡美人的形象,展現在16萬人的視線之中。

        為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水平,全面改善市容衛生,黎平縣引進專業保潔公司對縣城環衛實行標準化、機械化、精致化管理。

        在城鎮精致管理行動中,該縣通過實施環境衛生、風貌整治、公共秩序“三大提升工程”,強化公共保潔、規范市場管理,逐步消除“藍皮頂”“蜘蛛網”“牛皮鮮”等頑疾,加大對噪音、油煙、污水、揚塵等污染整治,不斷健全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功能。

        情鎖山鄉,為岑所愛。

        岑所村,一個白云深處的村莊,花團錦簇的村寨。

        紅蒜產業,訂單銷售;家庭繡坊,刺繡增收。岑所村庭院美化促振興基層治理模式,留住根、留住美麗、留住鄉愁。

        該村發起“我在岑所有個花臺”“100個最美庭院”公益活動,多方籌集社會資金,發動群眾投工投勞修建花壇、新修步道、打造院落。按照房前屋后宜花則花、宜菜則菜、宜果則果原則,開展庭院美化行動,暨保護農耕,又美化了家園,留住了鄉土氣息。

        一面面文化墻,向游客和村民講述一個個鄉村振興的奮進故事,一個個美麗庭院,展現著村寨的變遷,在潛移默化中提升群眾的幸福感、認同感,更激發群眾發展的內生動力。

        岑所村探索的“1+1+1”庭院美化行動模式,暨“一項社會公益+一個花臺+一個庭院”,實現了美麗鄉村建設和群眾幸福感的良性循環,像極了花壇里的鮮花,從一枝獨放到百花齊放發展,從美麗鄉村“一處美”向“一片美”轉變,一幅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畫卷正在侗鄉大地徐徐展開。

        在文明新風倡導行動中,中潮鎮佳所村推行村務共管、治安共抓、發展共謀、大事共議、難事共解的全民參與模式,得到村民的廣泛贊譽。

        鼓樓下,退休干部楊昌武在黑板上密密麻麻寫滿了紅歌歌詞,在他的帶領下,大家深情演唱,以此頌時代、感黨恩。

        在文明新風倡導行動中,佳所村突出黨建引領,完善村規民約、合約食堂、院壩協商等自治制度,通過正向激勵和反向約束,讓濫辦酒席、高價彩禮、人情攀比、厚葬薄養等陳規陋習不斷改變,在倡新風中組建紅歌隊、侗歌隊、桂戲隊、舞蹈隊,利用侗年等節慶,常態化組織村民唱紅歌,開展文藝活動,豐富群眾精神生活。開展“四優五好”“好婆媳”“星級文明戶”“文明家庭”等評比,比學習、比唱歌、比衛生、比收入、比節儉、比孝老、比愛幼、比奉獻,這些時代的主旋律,已經成佳所村文明新風倡導的風向標。

        為促進接邊村寨和諧發展,黎平縣聯合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縣在登曬村同建了“聯合黨支部”“聯合關工委”“聯合黨?!?,實現民主自治、法治教育的齊頭并進。

        楊杰是登嗮村聯合黨支部書記,又是村里的“法律明白人”,他每天忙于宣傳普法,排查矛盾糾紛,熱心解決群眾身邊的煩心事,幫助50多名適齡青少年返鄉入學。

        登嗮村以黨建為引領,在和美城鄉四大行動中,有效探索“123456”社會基層治理模式,暨共建一個黨支部,實行村務、財務兩公開,以村民自治、法治、德治“三治”相結合,落實民主選舉、民主管理、民主決策、民主監督“四民主”制度,建立組織聯建、矛盾聯防、糾紛聯調、普法聯宣、法律聯援“五聯”工作法,實現無刑事案件、無治安案件、無群體性事件、無安全事故、無吸毒販毒人員、無輟學學生“六無”目標,奏響了省際邊界“和諧曲”。

        在法治教育普及行動中,黎平縣配強普法骨干,利用民族節慶及普法陣地,深入校園、鼓樓、院壩等普法,培養“法律明白人”,讓學法、懂法、守法、用法在黎平城鄉蔚然成風。

        舵穩當奮楫,風勁好揚帆。和美城鄉四大行動的黎平實踐,正在侗鄉大地生動上演。(楊理顯 姚進忠)

      1. 上一篇:臺江縣:把好“三關” 強化考核隊伍建設
      責任編輯:熊明慧

      主辦單位:中共貴州省黔東南州宣傳部 州精神文明辦版權所有:黔東南文明網投稿郵箱:qdnwmwtg@163.com郵編:556000

      ICP備案號:黔ICP備2021007315號-1

      技術支持:黔東南融媒體中心

      • 志愿貴州小程序

      有码视频无码视频